当前位置:
尹宝虎:香港继续保持“一国两制”优势需要主动作为
时间:2017-08-27   来源:   责任编辑:
香港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始终离不开中央和祖国内地的坚强后盾。

  中评社╱题:香港继续保持“一国两制”优势需要主动作为 作者:尹宝虎(北京),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兼职研究员
 
    •通过落实“一国两制”,香港从专制独裁统治一步跨入现代民主制度。
 
    •未来要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促进民主法治,还需要在四个方面着力,包括:落实国家安全立法;实现行政、立法和司法的良性合作;切实开展国民教育;实现普惠式经济社会发展。
 
    •在23条立法、行政主导、国民教育、经济普惠这四项条件大多付诸阙如的情形下,不宜贸然在香港重启政改、推行普选。否则香港必然进一步滑向“民粹”主义和“劣质”民主的深渊。
 
    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一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在香港和内地连袂推出。如何看待“一国两制”的成就和问题,如何在进一步落实“一国两制”过程中发挥好中央和香港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始终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重大课题。香港自1997年回归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尽管香港社会当前存在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但这些问题应当看成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一国两制”“成长”的烦恼。香港贯彻“一国两制”、实施基本法成就是主要的,问题是次要的。与二十年前相比,香港“一国两制”的优势愈加明显。为此,我们应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多次讲话精神,坚定贯彻“一国两制”、实施基本法的信心和决心毫不动摇。同时,在继续贯彻落实“一国两制”进程中既需要充分发挥中央的方向主导作用,更需要香港特区积极主动作为,以确保香港继续享有“一国两制”优势。
 
    “一国两制”的成功毋庸置疑
 
    在经济上,经过回归以来20年的发展,香港2016年人均GDP已达到了4.4万美金,比1997年提高了60%以上,高于日本等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排名第17位,经济总量在全球排名第35位。特别是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连续20多年被国际评估机构评定为世界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1997年香港股票市值不过3.2万亿港元,目前已达到近27万亿,扩大了8倍多。香港政府目前财政储备逾万亿港元,足供两年财政支出,政府有充足财力实施公共专案和发展规划,提升居民福利,抵御经济风险。近5年来,香港提高居民福利开支幅度达到70%以上。不仅贫困人口比回归前大幅减少,还实现了全民医保,居民人均寿命全球最高。失业率始终维持在较低水位,近些年一直保持在3.2%-3.4%区间,如果排除选择性失业和行业、职业调整等因素,这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学上接近“全民就业”的数字。在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许多方面,香港均取得不俗成绩。
 
    香港的进步还体现在民主法治方面。回归前,香港一直受到殖民总督的专制统治。回归后香港人民实现当家做主,成功落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当前的香港已经成功建立现代民主制度。司法独立,立法和行政机关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区政府和立法机关由当地人组成,区议员由居民直选产生。行政长官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合理构成的选举委员会经过间接选举产生。立法会选举创造性地采用分区直选和分功能组别选举相结合。第六届立法会70名议员分别由地方选区和功能界别各选举35名议员。通过落实“一国两制”,香港从专制独裁统治一步跨入现代民主制度。
 
    实践证明,香港居民完全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事务,“港人治港”的管治成就同经济成就一样耀眼。世界银行发布的资料显示,香港当前在政治稳定、政府效能、规管品质、社会法治、贪腐控制、公民表达和官员问责等方面的指标,远远高于回归之前。其中法治进步尤为显着,各类国际权威评估机构资料显示,香港法治指标的全球排名从1996年的60多名大幅跃升至目前的10多名,高于许多西方大国。对普通居民而言,最能体现法治指标的莫过于安全感和犯罪率。香港自回归以来刑事案件一直呈下降趋势,2016年刑事案件约6.06万起。这一数字系按照香港普通法统计口径,包含为数不少的交通违章等行政违规行为。违法犯罪率平均每万人仅91起,是市区人口大体相近的伦敦和巴黎的十分之一。其中重大刑案数量很低,多为财产、邻里纠纷和男女感情问题引起,破案率百分之百。监狱里已决犯和未决犯不到2万人,囚犯的居民占比远远低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根据《经济学人》2015年发布的城市安全指数排名,香港位列世界第11名,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香港法治的巨大进步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香港律师界、司法界和政府执法队伍也功不可没。
 
    二十年前,美国《时代周刊》曾有“香港已死”的预言。最近,美国CNN发表的一篇报导历数香港十大优势,感叹香港良好的经济、安全和法治环境。二十年前香港社会人心惶惶,几近一半的各界精英有移民海外的意愿。今天香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到香港设立总部,和越来越多的海外专业人士到香港定居、工作。香港许多专业机构和一些高校院系里的外籍专业人员已经多于本地华人,香港成为了充满魅力的名符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
 
    香港继续发挥优势有待四个方面的主动作为
 
    当前,香港处于经济转型、政治转变、文化转轨的新时期,各种矛盾、压力相互交织。要有效应对各种挑战,香港需要继续保持和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优势。为此要勇敢面对挑战,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主动作为,将“一国两制”的各项制度优势落到实处。近年来香港发生的非法“占中”事件和一系列社会动乱以及“港独”思潮,凸显了香港越来越深地陷入“政治化”泥潭,对香港的发展稳定和法治环境造成很大困扰。未来要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促进民主法治,还需要在四个方面着力,包括:落实国家安全立法;实现行政、立法和司法的良性合作;切实开展国民教育;实现普惠式经济社会发展。为此,需要全面准确理解基本法,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涉外事务上,按照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事务由中央负责。这一制度实际上为香港避免受到外部强权政治和国际丛林规则的影响奠定了制度基础。香港因此不必操心安全和国际政治问题,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而香港的安全和涉外利益自有中央政府以强大国力给予保障。只要比较国际上一些中、小政治经济体(比如眼前陷入困局的乌克兰、卡塔尔等)为自身安全和政治外交花费了多少资源和成本就可以看出,香港不必操心外交和国防事务乃是“一国两制”赋予香港的重大制度优势,这不仅对国家统一、而且对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而要将这一制度优势落到实处,避免香港受到国际政治的伤害,避免外部势力藉助香港兴风作浪,香港还必须通过自身立法,特别是通过完成基本法23条立法,禁止外国势力在香港活动,禁止香港政治团体与外国政治势力勾结,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由于香港高度国际化和高度自由化,缺乏23条立法的香港特别容易成为中外政治斗争的前沿阵地和受到国际政治的干扰。一个时期以来,香港内外政治势力勾连肆无忌惮,“港独”言行明目张胆,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言行畅通无阻,外部势力放手资助香港政党和社会运动,正是这一现象的写照。有学者指出,由于没有23条立法,香港已经成为了一个政治上不设防的城市。实际上,在涉及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问题上,香港地区既无需受国际法约束,也没有国内法可约束,反而成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真空地带,成为外部势力藉以干扰香港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最无法律规制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落实中央各项法定管治权就成为避免香港政治动乱的最后手段。近来内地学界多强调中央要发挥“一国两制”主导作用,正是针对这一情况的思考和反应。

在内部政制安排上,基本法为香港确立了行政主导体制,这是“一国两制”的另一个重要制度优势。邓小平在基本法起草过程中就力主香港不能照搬西方三权分立,而要实行行政主导体制。实践证明了邓小平的政治睿智和远见。一些香港学者认为,目前香港行政主导深受两方面制约:一是立法会的“拉布”行为捆住了政府施政手脚;二是一些司法覆核案件有滥用司法权趋势,阻碍了重大工程和政府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几任特首均受困于立法、司法阻碍而在施政上难有大的作为。施政绩效不彰,也使得政府出手解决社会矛盾、回应民众需求的能力大打折扣。

  尽管有学者对基本法是否设置了切实的行政主导制度存在怀疑;但没有争议的是,即便典型的西方三权分立国家和议会制国家,现在也无不采取行政主导政策,政府在三权中的主导地位均很明显。无论在议会制国家还是三权分立国家,由于政府(议会制)或政府所在政党(三权分立制)往往在议会占据多数,政府提出和赞成的立法很少受到阻碍。在三权分立的美国,大量政府机构本身即具有准立法和准司法职能,涉及证券、金融、贸易、通讯、就业、消费、核能的纠纷多由政府独立或法定机构裁决。在行政司法关系上,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最高法院一度通过司法覆核否决了一些政府法案,后来则改弦更张对新政采取积极支持态度。没有最高法院的支持,罗斯福新政的推行不可想像。这也激发了后来美国司法与法学界对司法谦抑的研究和反思。英美最高法院都建立了严格案件过滤机制,防止社会运动对司法的不当利用以及司法滥权和司法资源浪费。美国对法官任命历来是政治任命,联邦法官由总统举荐并经国会审核再由总统任命,总统常常亲自打电话给当任法官通知任命和表达祝贺。法官的政治任命,司法谦抑,政府主导发展政策,均与司法独立、三权分立并行不悖,成为三权之间相互制约的必要组成部分。香港立法和司法对政府施政的监督制约较西方国家犹有过之,而配合与支持则远不及也。目前特首对法官任命似乎无权置喙,这既不符合普通法惯例,也有违基本法规定。种种情形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了香港行政弱势、司法成为三权主导的独特现象。

  在文化层面,香港回归并不意味着殖民势力和殖民思想的影响立即就会烟消云散。为此,需要在香港居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国民教育,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百年大计。社会学家早就发现,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当家做主意识是一个需要主动引导、积极发展和深入培育的文化心理习得过程,决不是无需主动作为的纯粹自然形成过程。在香港这样一个高度国际化和自由化的都市,国民教育更不可放任自流、任其自然。

  在当今不少前殖民地国家,政治主权的独立并没有防止其在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上对殖民宗主国的继续依赖和依附,结果严重制约了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种依附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形成了某种“继续殖民地”现象。“港独”思潮乃是这种“继续殖民地”现象的典型反映。极少数政治反对派动辄以“民主”、“自由”为旗号,实则“逢中必反”,对西方民主却缺乏任何理性分析的态度和意愿,也反映了一定的“继续殖民地”心理。这种文化心理因为有各种高尚的诉求包装,其欺骗性和影响力不可小视,既在立法、行政和司法内部发挥有形无形的作用,更对立法、行政、司法和执法造成各种负面干扰。香港素有法治传统,但凡涉及“占中”案件的起诉过程往往受到所谓“政治迫害”的讥讽,给司法过程造成很大压力。

  在经济社会层面,“一国两制”强调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强调维护香港居民各项自由权利。资本主义制度首先体现为经济制度,注意维护工商业者利益和经济自由传统。香港在这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各类国际机构对香港经济自由的评分以及香港贸易、金融、航运中心地位的巩固,正是这一成就的生动写照。在基本权利方面,香港居民所享有的各项自由权,特别是各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为回归前所望尘莫及。但必须看到的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香港基本法同样十分重视对劳工阶层的保护。在强调维护各项公民权和政治权利的同时,基本法十分重视对香港居民经济社会文化劳动权利的维护。这既体现在政制上的均衡参与、功能组别结构安排和最终普选制度里,更体现在基本法对两类国际人权公约的平衡规定,以及关于香港居民经济、社会福利和教育文化等的大篇幅政策规定。这种政策规定在典型的西方自由主义宪法里并不多见。

  香港回归后在维护普通劳工群体利益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体现贫富悬殊的香港基尼系数长期居高不下;最低工资制订晚,标准偏低;随着香港老龄化结构的固化深化,如何确保老有所养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因老返贫问题不容忽视。在新技术不断发展、国际和区域竞争加剧、全球性金融危机迁延不愈的情况下,新挑战接踵而至,特别是年轻人面临高房价、高竞争压力、上升空间狭窄等问题日益突出。大学毕业后收入增长有限,长时间无法成家立业。成为青年一代诉诸街头、相互感染的最大内因,也成为各种极端政治得以利用的社会土壤。可以说,香港青年人问题是香港社会长期累积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集中爆发。不解决贫富悬殊和青年问题,香港社会的“政治化”倾向就很难彻底根除。

  有鉴于此,必须与时俱进地理解和认识保持香港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就像自由主义的政治早已进入行政主导一样,自由主义的经济在发达西方国家也早已进入社会民主主义。政府通过税制、社会政策和发展规划来发展适度社会主义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的新常态。在未来的香港,实现平等普惠经济同实现自由繁荣经济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推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同维护公民政治权利具有同等意义,甚至更大的意义。为此,香港有必要适当借鉴北欧福利国家政策,通过税制改革调节贫富收入;借鉴新加坡经验,着力推行居者有其屋计画;政府经济发展政策有必要同社会政策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内地在与香港开展经济等各领域合作时,也需注意照顾香港社会政策和青年人发展需要;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针对香港青年一代的特点,量体裁衣地制订若干政策和规划若干发展项目,让香港青年从两地合作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看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光明前景。应该看到,“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已经为实施上述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制度框架,关键是抓好落实。

  香港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始终离不开中央和祖国内地的坚强后盾

  香港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中央的坚定支持和祖国内地的密切合作,香港“一国两制”的优势首先就体现在这里。中央政府涉港政策以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为依归,在制订和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时始终考虑到香港的地位角色和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两地合作。目前香港已经成为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和内地企业最大的境外融资中心。在国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香港还将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战略平台,沪港通、深港通和即将开展的债券通势将更加凸显香港金融中心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香港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带来契机。深港合建落马洲河套创新高地将为香港创科产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形势下,香港的经济自由港、专业服务、中西文化融汇和国际化网路特色和优势将日益发挥更大作用。鉴于祖国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合作完全可以根据香港需要加入更多社会政策内容和青年发展内容。

  在香港政治稳定和政制发展上,中央需要坚定发挥方向主导作用。尽管基本法规定了最终达至特首和立法会普选的目标,但在前文所述的23条立法、行政主导、国民教育、经济普惠这四项条件大多付诸阙如的情形下,不宜贸然在香港重启政改、推行普选。否则香港必然进一步滑向“民粹”主义和“劣质”民主的深渊。这对国家民族复兴固然造成牵制,对香港社会尤其伤害深远。上述四项条件里,23条立法尤其不可或缺,其余三项条件至少有两项达到相当成效后方可放手推行普选。还应该看到,当前的香港政治制度已经是达至现代民主制度,有否直接普选不是现代民主的必然要求,未来推行普选和完善香港政制要以避免民粹和“劣质”民主为基本前提。“一国两制”的创造性还应该包括发展出符合香港实际、有利于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民主制度。

  如同香港经济是中国经济纵深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样,香港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大家庭里绚丽多彩的组成部分。有祖国内地强大政治经济支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相信香港社会文化决不会走向前殖民地依附主义的老路,香港一定可以发展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适合香港“一国两制”特点的、体现香港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新文化。这种文化既是民族的、自主的,又是现代的、开放的、包容的、合作的,并完全可能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朵奇葩,成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良性互动的桥梁和典范,成为“一国两制”具有世界意义的另一项成就。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78月号,总第2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