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尹宝虎同志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体会谈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间:2020-06-12   来源:   责任编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表了重要讲话。其核心要义是坚持基本制度,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一、我们党在国家制度建设上承前启后的重大历史转折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推翻了“三座大山”,相继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国家制度。但是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压力,我们党又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完全的探索阶段,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党当时受前苏联影响较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领域不可否认地存在“左”的问题和倾向。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开辟和领导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提出和实现了党和国家制度的一系列改革,逐步发展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针对这些制度的某些基本方面,特别是对外开放制度、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经济体制,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党内和社会上始终有不同看法,意见并不完全统一。为此我们党采取了“不争论”“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本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鲜明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在国家制度建设上达成了历史性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实际上是代表党中央、代表全党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基本方面,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以及这些基本制度所涵盖的一些根本制度、重要制度(如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经济体制,党的领导制度、监督制度,包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及民生制度、生态文明制度、社会治理制度和军队制度、“一国两制”制度、外交制度等等),我们党已经基本上结束了阶段性的摸索,结束了摇摆,结束了争论,形成了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在这些制度的细致化和不断完善上下功夫。一句话,就是要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面下功夫。

  历史上,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经过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和我国人民近半个世纪的发奋图强,可以说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只有农业的现代化稍落后于工业、国防和科技)。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国家制度,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建基于“四个现代化”的“第五个现代化”,是我国硬实力大幅提升后开启软实力建设的新的目标任务,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建设新阶段。

  二、法治建设是当前我国家制度建设的一项主要短板

  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指出“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综合国家的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竞争”“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国未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着力解决的一项短板就是法治建设。这是习总书记对我国国家制度建设现状的深刻洞察,也是对国家制度建设未来的深远谋划。

  只要稍加考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几乎在我们国家制度的所有领域和所有部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存在法治上的短板。我国各个领域和部门的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党的各项政策、国家发展的各项战略,需要进一步法律化,以便更好落到实处。一些国家法律的条文相对原则,需要制订实施细则,增强可操作性。一些法律法规在内容上的冲突,党规国法的更好衔接,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建设。党领导改革开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成熟经验,也有必要加以法律化,以资长期遵循。面对新的市场化、全球化挑战,我们需要更充分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中的决定作用,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包括金融业开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重大举措,这些无不需要通过法治建设加以落实和保障。在各项实体政策法律制定过程中,尤其需要精准施策,讲究区别对待,细化权利义务和责任,避免简单粗糙和凡事“一刀切”。总之,在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我们都有大量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任务,都需要通过法治建设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法治研究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际上涉及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是中国法学会直属专门研究机构。按照中央相关文件精神,法治研究所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打造高端法治智库为基本定位。应该说目前法治研究所内部研究工作管理的水平和专业能力,离中国法学会在全国法学法律界的崇高地位,离党中央对我们的殷切期待,离国家法治建设事业对我们的迫切要求,距离还差得很远。

  在内部管理和能力建设上,法治研究所得当务之急是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千方百计吸引有志于从事法学研究的人才到法治研究所工作,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各项体制机制,要充分利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

  同时我们更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大力加强能力建设。要着力提升研究人员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促使全体研究人员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着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与人民打成一片,与实际生活打成一片,与广大的法学法律界打成一片。要善于利用和汇聚广大法学法律界力量和智慧,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就党内法规建设、“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贯彻落实、司法体制改革,以及党和国家重大改革举措,集中攻关,拿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管用的对策建议。要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善于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正确解读和回答中国问题,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国际视野的学术话语体系,在促进法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上有所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给我们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期待,法治研究所使命重大,责任光荣。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切实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根据2020年6月12日尹宝虎同志在法研所党支部会议上的发言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