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所长 王伟国
时间:2020-06-17   来源:   责任编辑:

  王伟国,1969年11月生,中共党员,山东淄博人,法学博士,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律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在基层人民法院工作十余年,并曾借调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工作学习八个月。

  2008年8月进入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工作,历任研究一处处长、副主任。2016年10月任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副所长。同时担任中国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持过有关部门委托的党领导立法问题调研、党规与国法关系研究、党内法规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法治政府建设评估、司法改革评估、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社区矫正用警问题比较研究、食品安全法实施状况评估及相关配套法规修订、智库建设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主持过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中两个子课题研究。参与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的多项相关课题研究,以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司法体制改革重要举措调研。

  学术兴趣涉及党内法规、食品安全法治、司法制度、民事权利、侵权法、合同法、物权法、诉讼法等领域。在《中国法学》《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党内法规研究》及求是网等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类司法解释研究》被列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律科学文库”出版。承担中国法学会2011年度部级课题“司法解释适用中的问题研究”,成果被评定为优秀。论文《正视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获山东省法院“司法能力建设”研讨活动论文类一等奖,论文《论法官自由裁量权及其治理》获全国法院系统第十七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

  部分发表成果

  党内法规领域

  1.《国家治理体系视角下党内法规研究的基础概念辨析》,载《中国法学》2018年第2期。

  2.《在制度自信与制度自觉中全面加快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载《党内法规研究》2019年第4期。

  3.《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四维解读》,载《党内法规研究》2018年第1期。

  4.《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载求是网2019年12月27日,http://www.qstheory.cn/wp/2019-12/27/c_1125393844.htm。

  5.《深化改革需要在法治轨道上容错纠错》,载《中国纪检监察》2019年第11期。

  6.《作为法学新范畴的“党内法规”》,载张文显主编:《思想与修辞:“法学范畴与法理研究”学术研讨会实录》,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7.《美美与共,凝党内法规研究机构建设合力 探可燃冰,聚党内法规研究队伍兴旺人气》,载周叶中主编:《党内法规理论研究》(2019年第1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8.《党内法规主流学术话语体系亟待形成》,载《光明日报》2017年10月26日,第 15版。

  食品安全领域

  9.《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关键词辨析》,载《政法学刊》2019年第2期。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理念的制度表达及其实现》,载《社会性规制评论(第三辑)》(2016年3月第1版)。

  10.《浅谈用法治思维治理食品安全谣言》,载《中国医药报》2018年7月25日,第3版。

  1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有望“鸡肋”变“美味”》,载《中国食品安全报》2016年10月13日,第A02版。

  12.《法律与技术并重 政府与社会共治》,载《人民公安报》2015年7月1日,第006版。

  13.《积极有效推进新宣贯工作》,载《中国食品安全报》2015年4月26日第B04版。

  14.《食品安全监管必须重源头重过程》,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10日,第A07版。

  15.《宜将风险交流制度明明白白入法》,载《中国食品安全报》2015年4月11日,第A02版。

  16.《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任重道远》,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1月21日,第A04版。

  17.《从三鹿到福喜事件的反思》,载《中国食品安全报》2014年9月6日第A02版、9月8日第A02版、9月16日第B02版 (三期连载)。

  18.《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展望》,载《工商行政管理》2012年第23期。

  19.《健康中国愿景下的食品安全法治之思》,载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网2016年10月27日,http://www.chinafoodsecurity.com/article/?id=655。

  20.《203份“毒豆芽”案判决的初步统计分析报告》(与姚国艳、强梅梅合著),澎湃新闻网2015年3月17日,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1880。

  司法制度领域

  21.《法官袍见证司法文明进程》,载《光明日报》2019年9月22日,第 07版。

  22.《“制度并非完美”更需自我发展与完善》,载《民主与法制时报》2015年12月31日,第003版。

  23.《司法公开三题》(与张新宝教授合著),载《交大法学》2013年第4期。

  24.《中国司法公开的状况与展望》(英文,与张新宝教授合著),载《China Legal Science》2013年第3期。

  25.《示范与指引:案例指导的间接功能》,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1日,第A07版。

  26.《齐玉苓案批复之死——从该批复被忽视的解读文本谈起》,载《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年第3期。

  27.《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探讨》(与张新宝教授合著),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28.《司法解释单独适用之争》,载《民主与法制》2009年第17期。

  29.《从不确定中追求确定——论法官自由裁量权及其治理》,载《山东审判(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其他领域

  30.《诚信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的探索与构想》,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5期。

  31.上海中原物业顾问有限公司诉陶德华居间合同纠纷案(英文),载《China Legal Science》2013年第2期。

  32.《论统一撤销权概念》(与杨立新教授合著),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3. 《在煽情与冷静之间——重庆“钉子户”案引发的思考》,载《判解研究》2007年第3辑。

  34. 《简单与复杂之间——对一辆出租车引出九个裁判的思考》,载《判解研究》2006年第4辑。

  35.《保护消费者权益:消协要硬起来》,载《团结》 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