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苏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时间:2021-09-18   来源:民主与法制社   责任编辑:


张苏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法治文化建设作了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观点,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文化理论,为我们在新时代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新发展阶段全民普法的有效途径,正当其时、意义重大。结合中国法学会工作实际,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意见》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文化建设重要观点的重大意义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开创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新局面,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终实现法治中国的重点工作展开,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观点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法治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部分基础理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观点是对国内外法治文明理论的借鉴和当代法治文明理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在论及我国民法典的重要意义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华法系形成于秦朝,到隋唐时期逐步成熟,《唐律疏议》是代表性的法典,清末以后中华法系影响日渐衰微。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不同,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等等,都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近代以后,不少人试图在中国照搬西方法治模式,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他对“法治文明”概念的精准把握、精深理解和精辟论述,说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观点是借鉴国内外法治文明理论、创新当代法治文明理论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文化建设重要观点的科学内涵

(一)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全党同志都必须清醒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贯穿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确保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正确方向。

(二)建设扎根于人民的法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了人民、围绕人民,法治文化成果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愿望,满足人民对法治文化的需求;必须坚持人民立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必须坚持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才能取得辉煌成就。

(三)建设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法治文化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夯实法治权威的群众基础,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我国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宪法宣誓作为加强宪法实施的重要制度,是树立宪法权威的重要机制。2018年3月1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宪法宣誓仪式。这是宪法宣誓制度施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进行宪法宣誓。实施宪法宣誓过程正是广大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宪法信仰构建的过程。通过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和宪法宣誓仪式等法治文化活动,使宪法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要发挥先进文化育人化人作用,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立法,把一些基本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

(五)筑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文化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增强全民守法观念,夯实社会主义法治的社会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自觉抵制违法行为,自觉维护法治权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和主要举措。

“法治素养是干部德才的重要内容。”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要开始抓,加强教育、培养自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提升全社会的法治素养要从“关键少数”抓起,通过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恪守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法治理念的文化氛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法治文化基础。

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观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法学法律界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观点,学习贯彻中办、国办《意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推动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法治领域意识形态,坚持党对法治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进展新成就,激浊扬清、弘扬正气。要严格落实法治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各种错误观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法斗争。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宪法文化建设。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权利义务相一致等法治理念,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要抓住“关键少数”,增强领导干部宪法意识,促进领导干部带头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要注重加强宪法的国民教育,把宪法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各方面,在青少年成人礼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增强青少年宪法观念。要把宪法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宪法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第三,在法治实践中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2021年是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的开局之年。要积极参与法治文化在法治政府、法治乡村、法治单位等法治创建和平安建设中的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德法共治。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标“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带进千家万户,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为积极谋划“八五”普法贡献智慧。

第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要推动创作优秀法治文艺作品,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和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推广活动。要充分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下基层,增强实效性。要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促进法治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网络、进军营,推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第五,充分发挥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的重要平台和阵地作用。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作为中国法学会直属研究会,承担着引领和繁荣法治文化学术研究,推进法治文化创新,促进法治文化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等任务。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中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学习贯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立足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服务人才的职责,推动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文化工作队伍,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满腔热情地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要把不断提高执行力作为抓手,推进工作落实,增强工作成效,及时拿出高质量意见建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作者系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