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研会会长张鸣起在第六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时间:2017-07-29   来源:   责任编辑: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

  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昨天的大会交流和今天上午的分组讨论,第六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即将圆满落幕。在此,我谨代表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敬意!向论坛的承办单位甘肃省法学会和协办单位兰州大学表示衷心感谢!特别要向为研讨会付出智慧和劳动的各位主持人、发言人和评议人表示衷心感谢!

  本次论坛有40多位专家学者在会议上发言或评议。会议发言紧密围绕“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与法治保障”,就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法理基础,两岸司法改革与司法合作,两岸交往合作与法律保障以及两岸相关制度比较研究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各位主持人、发言人、评议人对相关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大家在会上各抒己见,坦诚讨论,增进了理解,也碰撞出不少智慧的火花。总结论坛各位专家学者的研讨交流成果,关于两岸关系和两岸法学交流我有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两岸法律人应当维护“两岸一中”的法律现状。

  去年520以来,蔡英文当局执政以来,经常把“维持现状”“不挑衅”挂在嘴边,但我们看到的是,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反而纵容支持各种形式的“去中国化”“文化台独”,小动作一直不断。我个人体会,蔡英文所说的“维持现状”,其实只是希望能够继承及维持2008年以来台湾方面在两岸交流合作所获得的“红利”的现状,而不愿继承及维持两岸2008年以来所秉持的承认“九二共识”及其“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核心内涵的共同政治基础的现状。前几天,国台办张志军主任再次强调指出,“什么是现状?1949年以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这就是现状!”以法律人的视角,两岸各自现行规定均毫无疑义地确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我们两岸法律人要对此应有清醒地共同认知。两岸关系研究和两岸交往合作中的各种法律问题的探讨,应当以这个法律上的现状作为出发点,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经过近30年两岸关系发展成果的累积,大陆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民众人数日益增多,大陆针对台湾民众的便利化与优惠措施越来越完善,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具备了扎实的基础与条件,成为一种客观趋势。适应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形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适时提出“促进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论述,提出了新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径与新目标。推进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更需要法治的制度化保障。本届论坛以“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与法治保障”为主题,目的是搭建一个以法治思维促进融合发展的民间交流平台,为推进融合发展建言献策。论坛的时间短暂,大家的交流还有许多意犹未尽之处,未来我们海研会将继续搭建这样的平台,欢迎两岸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两岸民间法学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

  两岸法律同仁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本届论坛有不少论文探讨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法律政策措施,讨论两岸经贸合作和人民往来中的法律问题,关注两岸司法改革和司法制度的完善,特别是法治建设如何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出现的新问题。这些议题探讨的目的都是要推动两岸法治建设,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两岸法学界交流合作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这次论坛大家提出的不少观点都很有建设性。我们会把大家好的意见建议反映到有关部门,相信会受到有关部门和两岸社会的重视,也希望各位台湾朋友在台湾社会积极发声,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两岸民间法学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我也听说,当前两岸民间交流受到一些人为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两岸法学法律界更有必要克难前行,继续参与和推动两岸法学交流合作,让两岸民间法学交流可以持续热络地进行下去。

  今年的论坛也是我们海研会换届之后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同时面临两岸关系遭遇政治困难,两岸交流受到干扰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论坛能够成功举办,离不开两岸法学组织和法律机构的支持。这次论坛筹备工作启动较晚,兰州地处祖国西北,两岸直航航班较少,对很多同仁来说距离相对较远,有不少朋友历经转机、转车的舟车劳顿,前来参与论坛,让我们非常感动。同时,这也反映了两岸法律界法学界对于深化两岸民间法学交流合作的期望,我们对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此我要代表海研会全体同仁,再次对两岸各位专家学者多年来的积极支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未来,海研会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继续为两岸法学交流添砖加瓦,也期待继续得到两岸法学法律界朋友的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和两岸法治建设,继续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