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号召,有效聚集社会创新要素和资源,中国人民大学与清华大学以及中国法学会等所属科研机构签约共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8月9日下午,“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暨食品安全面临挑战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清华大学姜胜耀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常务副校长、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技术研究所钱永忠副所长、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暨法律信息部李仕春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同斌主任等出席会议。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学院的领导和专家;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研究所的代表;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法学会等所属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科研处,法学院、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环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出席了会议。
下午2:30,“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正式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贺耀敏主持签约仪式。冯惠玲常务副校长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分别与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法学会、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科研机构签署协议。我部主任李仕春代表我部签署协议。
签约仪式过后,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常务副校长发表致辞,她表示,为落实教育部2011计划,有效聚集社会创新要素和资源,研究探索食品安全治理的途径和方法,加快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中国人民大学与清华大学以及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法学会、环保部等所属的科研机构,将共同开展实质合作,共建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签约单位代表清华大学姜胜耀副校长、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技术研究所钱永忠副所长、我部主任兼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李仕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同斌主任先后致辞。
李仕春主任用“感谢信任、高度认同、满怀信心”为题做了发言。他表示,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8月29日,至今才满3周年,就能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的认可,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很不容易,因此他对人民大学的信任表示感谢。李仕春认为,选择以食品安全治理为主题,就直接意义而言,关系千家万户吃饭问题、健康问题,从长远意义来讲,关乎人民日益丰满的基本权利、涉及法治政府建设。同时,由实力非常雄厚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以及认真做事、团结奋进的以韩大元教授为院长的管理团队具体负责运行,其丰硕产出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最后,他说,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是在王利明副校长、韩大元院长以及刘俊海教授、杨建顺教授、王贵松博士等指导和支持下成长起来的。能够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既能帮助我中心继续成长,又能够回报人民大学。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将全力支持人民大学开展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各项工作。我们深信,在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一定能够繁荣食品安全治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国家、民族的食品安全作出重大的贡献。
随后,举行了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协同创新中心工作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主持研讨会。韩院长表示,为了应对中国和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食品安全治理不能仅仅靠技术和标准,必须依靠多方面力量,文理交叉结合、软件和硬件的结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的结合,将环境、食品与人文社会因素有机结合起来,选择综合治理的模式,这也说明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在校内的学科整合和校外学科的交叉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希望各单位能推动人才培养,加深科学研究,使研究中心变成真正的民间智库,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会人员就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建设平台等展开了研讨。大家表示将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工作、综合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并对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与研究平台设计以及未来的研究课题的落实等问题充分发表了意见。现场讨论热烈,富有成效。
据悉,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将以食品安全多元治理为主线,系统地研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评估,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控制与处理,食品安全政策体系与法律体系以及食品安全的国际合作与国家安全为主要建设内容。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通过聚合各方资源优势,组织开展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的科学研究,以构建食品安全治理国家智库,建设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基地,培养复合型的食品安全领域专业化人才,开发食品安全治理数据库,搭建食品安全治理的交流平台为目标,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团队。
我部吕兴焕副主任、周杨副处长、姚国艳副研究员参加了会议。
(文/孟珊 黄毅 图/白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