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肖志威: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公益网络平台的构想与探索
时间:2015-04-24   来源:   责任编辑: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 肖志威


  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领域,我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其实基本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全球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各国也在摸索一套针对性强的食品安全治理方案。作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部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在政府监管部门、媒体、专家和公众之间具有高度的粘合性。处理好风险交流问题,不仅可以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想局面,更能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发展。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尚在探索阶段,为有效填充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机构工作的不足空间,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近期创建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公益网络平台。该平台既区别于政府监管部门的“官方版”,也有别于商业公司或其他社会机构创办的“民间版”。中心依托所属的中国食品安全法治网,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一座不带偏见和利益倾向的交流平台,为实现公众知情权提供便利,力争为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发挥独特作用。

  基本思路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个舶来品,有些学者把交流翻译成沟通,其实不妥。沟通是原本两条不同的水流连接到一起,水势高的自然流到水势地的地方,是为沟通。食品安全的风险沟通,隐含了一种信息的优势,掌握信息优势的政府部门和专家,往往以优势者的姿态来俯视表面上处于信息劣势的公众,对他们进行风险信息沟通,达到说服的目的。这样的思维在处于知识爆炸、公众权利意识逐渐觉醒的今天,是万万要不得的。风险交流是在风险分析全过程中,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企业、学术界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就某项风险、风险所涉及的因素和风险认知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的过程。与风险交流密切相关的是三个“不等于”或“不完全等于”:风险交流≠公关工作;告诉公众某种食品是安全的≠可以就此使他们放下心来;风险交流≠公众教育。从过去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来看,许多企业甚至是监管部门多把精力放在了公关上而非风险交流上,最多是公众教育而已。

  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流,就是强调信息的共享和互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互联网从web1.0全面进入web2.0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公众比处于庙堂之上的监管者和书斋实验室里的专家们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获取食品安全的风险信息。在诸如知乎、果壳等知名问答型社交平台上,参与度非常高,对某些食品安全风险问题的解答,比官方和传统媒体推出的专家解读,更令人信服。当然,这些第三方综合性风险交流信息平台存在一定的商业利益,也难免商业网站做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基因缺陷”。

  基于政府有关部门主导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难保受部门利益掣肘、而商业网站风险交流平台存在“基因缺陷”等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创建一个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公益网络平台。这个平台不受任何监管部门利益的影响,不受任何商业利益的驱使,又将公众和专家摆在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而不是简单的沟通,同时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如O2O(线上到线下模式)、LBS(地理位置服务),将各地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进行交流汇聚,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解读,从而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在监督食品生产企业、督促监管部门的同时,达到食品安全问题“社会共治”的理想局面。

  具体做法

  目前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公益版网站,栏目主要分成三大块:一是信息汇聚板块,包含热点聚焦、政策解读、域外视野、文献数据、会议论坛等;二是风险舆情类,主要是媒体报道、公众举报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三是风险信息交流类,包含话题解答、互动问答、科普天地、专家建言等。同时,网站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官网建立了直通车。

  该网站从设计到上线,只用了短短一周时间,于2014年11月1日上线。上线虽然仓促,但基本实现了部分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该网站特设互动问答栏目,采取公众提问、知名专家解答的方式进行。根据公众提问及公众建议,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将发挥人才智力资源优势邀请权威专家实名解答。网站后台可以实现问答的即时查看和编辑,同时对提出问题的公众进行及时的反馈,达到有问必答的功能。

  2015年1月6日,我们收到了第一个问题:“按中国目前的食品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是否可以通过协会或一些研究机构,提出制定食品安全行业标准或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针对该问题,我们邀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郭丽霞进行了专门解答。我们将解答内容反馈给提问者,同时在风险交流公益网络平台上进行了发布,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关注。

  今后设想

  当前,该公益版还处于初步创建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形成广泛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为了更好地完善这一平台,今后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是该平台的人员、技术、数据支持必须得到增强,从硬件方面实现公益版的全功能实现,特别是互动性强的栏目,做到从PC端到移动端的无缝对接。正如腾讯提出的“微信连接一切”的口号一样,公益版也要做到从监管部门到普通公众,从电脑网页到手机APP,实现全方位、全功能、全地域的对接。例如,在上海某小区的一位居民发现小区内有个死猪肉作坊,发个图片,就可以进入公益版数据库。监管部门或者媒体,登录公益版,就可以查看到该小区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从而进行及时研判和处理。

  其次是加强公益版的互动性。风险交流公益版从上线以来,点击量偏低,互动性不强,主要是监管部门、媒体和社会各界还不知道有这个网站。下一步需要对该网站进行推广,提高其在专家和普通公众中的知名度,做好网站的用户体验,让风险交流在公益版上真正顺畅起来。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积极探索学术研究机构参与风险交流的新举措,不仅为开展相关研究积累经验,也为国家风险交流制度的落地生花开辟一块实验田。(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