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武汉6月19日电 由中国法学会主办、法制日报社协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承办的第5期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昨日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本期论坛的主题为“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化解”。中央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鲍绍坤,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中国法学会副会长胡忠等出席并致辞。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少三同志出席论坛。
在为期一天的活动里,我国众多著名法学家和经过全国征文活动遴选产生的12位青年法学家,共同围绕着“社会矛盾化解的法理思考”、“社会矛盾化解中的司法”、“纠纷的多元解决”,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达成了注重通过法治实现社会矛盾化解,强化司法在纠纷多元解决机制中的作用等共识。
鲍绍坤副秘书长指出,本期论坛以“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化解”为主题,围绕群体性事件、信访问题、特殊人群的管理问题、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及时回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必将为繁荣法学研究、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我国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逐次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必然会在我国相对集中的时间里表现出来,而且我们不向任何国家转嫁矛盾,完全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把社会管理搞好,妥善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这是衡量和检验我们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长期以来,法学理论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今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社会管理创新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广大法学和法律工作者,应当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实践,把握机遇,有所作为。我们希望,广大法学理论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坚定不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既要学习借鉴西方法治建设的有益成果,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我国法治发展的现实问题;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走出校园,深入实践,使法学理论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江必新副院长指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总结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政法事业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期论坛以“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化解”为主题,不仅突出了“社会矛盾化解”,进一步深化了对三项重点工作的理论研究,而且强调了“新形势”,充分表明论坛求深、求实、求新,坚持大局意识、国情意识,具有强烈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做好社会矛盾化解,需要筹措大思路、谋划大手笔、经营大气候、形成大格局。在进行微观设计和基础设计以外,还要进行中观设计、顶层设计、源头设计。从中观的层面考虑,需要建立健全以下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和解机制,通过制度和机制设计,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制度和机制在促进和解方面的导向作用,努力使当事人主动消除矛盾。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力量,多管齐下。三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尤其要关注诉讼与非诉手段的有效衔接。四是建立健全纠纷解决的引领机制,注意发挥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通过明晰规则对潜在和未来纠纷的解决的功能。在顶层设计和源头设计层面,要着重树立新时期正确的义利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管理观。希望广大的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继续立足中国实践、立足历史传承、立足创新,为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化解和人民法院工作贡献出更多好的智慧和建议;希望法学界、法律界的各位专家继续关心、扶持青年法学、法律人才的成长,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希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继续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继续为广大青年法学、法律人才搭建高规格、宽领域、多学科的交流和展示平台,推动法学理论、法律制度和法治实践的创新。
胡忠副会长指出,本期论坛将主题确定为“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化解”是基于当前形势和我们面临的任务的需要。从国家治理的高度看,社会矛盾化解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矛盾化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因此,中国法学会将本期论坛主题确定为“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化解”,既是推动三项重点工作深入研究的重要一环,也是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理论探索,还是为和谐社会建设进行长远谋划的一次努力。希望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在本期论坛上得以有效展示,也希望法学界和实务界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进一步研究,特别是要健全成果转化机制,花大气力抓好相关成果的应用转化工作。
在论坛的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以“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化解”为主题征文活动的颁奖仪式。为了配合本期论坛,法制日报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学杂志社、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共同举行了主题征文活动。各地部门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共收到论文530多篇。经过论坛组委会初评、复评,最终产生了一、二、三等奖50篇。
通过五期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的成功举办,该论坛逐渐成为催生中国著名法学家的孵化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智囊团,成为中国法学薪火相传的加油站,成为培养中国法治建设生力军的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