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中英文)》(白皮书),自2009年起,已连续九年向国内外发布,对于及时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的新进展,展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年度报告(2017)》(白皮书)的组织撰写工作于今年1月启动,今天正式发布。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7)》(白皮书)共设前言,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和监督工作,关于依法行政,关于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关于司法体制改革,关于人权的法治保障,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关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关于法治宣传、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关于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结束语及附录等12个部分。约4.3万字。这是一部全面、翔实、客观地反映2017年我国法治建设状况的权威报告。
2017年,中国继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建设各领域有了新的成绩和进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着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执法更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扎实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注重加强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全民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进一步完善法学教育体制机制,繁荣和创新发展法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着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
以下是撰写小组对报告要点所作的解读,供读者参考。
一、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和监督工作
2017年,中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7件,修改法律32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4件。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263件。
2017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体现了如下特点: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制定了民法总则、国家情报法、核安全法、国歌法,修改了红十字法、水污染防治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重要法律。二是坚持立法引领改革。2017年,打包修改的法律达23件次。这些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涉及国家监察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武警部队改革等方面的改革试点,为推动相关改革提供了法治支持和保障。三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通过完善立法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如: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法律草案征求代表意见制度,出台立法规范,成立专家委员会,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四是着力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和“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药品管理法、产品质量法、著作权法、网络安全法、种子法等6部法律;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7个工作报告,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二、依法行政
2017年,国务院立法工作和依法行政工作都取得了巨大成效。全年,国务院召开1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2件法律议案和行政法规,审批了15件法律议案和行政法规,分5批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法律13件,制定行政法规8件,修改行政法规53件,废止行政法规3件;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条约和国务院核准的条约14件。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改革措施涉及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共修改废止法规240多件、规章2200多件、规范性文件88100多件。对2000余件文件提出法律审核意见,为重大决策举措把好合法性审查的法制关口。清理办结历年所有行政复议积案,全年共办结5638件行政复议裁决案件,多年积压案件全部办结。以开展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试点和法治政府建设督察为重点,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更紧、措施更实、步伐更快。
三、司法工作和司法体制改革
第一、《报告》用大量数据,客观、翔实地反映了审判、检察、公安、司法行政工作的情况。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28499件,审结25808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案件25737393件,审结、执结22754188件,结案标的额6.11万亿元。
2017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106.97万人,提起公诉166.48万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8587件,追加逮捕22238人,追加起诉32992人,监督纠正违法取证、违法适用强制措施、刑讯逼供等侦查活动违法情形47871件次;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生效裁判、调解书提出抗诉3289件、再审检察建议3145件,对民事行政审判程序中的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14854件,对民事执行活动提出检察建议23353件。
2017年,全国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稳定的维护工作。深化严打暴恐专项行动,将99%以上的暴恐极端团伙打掉在行动之前,实现重大暴恐事件“零发生”。全国刑事案件、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4.7%、15.8%,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5.55%。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监狱680所,在押170万人;全国共有司法行政戒毒场所360个,收治的戒毒人员有24.7万人;全国全年新接收社区服刑人员52.4万人,办理解除矫正52.1万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70万人;全国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76.6万个,人民调解员366.9万名,全年共排查矛盾纠纷314.3万次,调解矛盾纠纷876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全国共有执业律师36.5万余人,律师事务所2.8万多家,全国律师全年共办理各类诉讼案件465万余件,非诉讼法律事务89.4万件。
第二、继续严惩贪污腐败犯罪,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46113人,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国家工作人员2541人、厅局级432人、省部级以上22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立案侦查国家工作人员索贿受贿犯罪9424人、“围猎”干部的行贿犯罪8182人。查办不作为、乱作为的渎职侵权犯罪10176人。坚决惩治“小官大贪”和“微腐败”,开展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立案侦查征地拆迁、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涉农等民生领域职务犯罪10375人。
第三、继续强化司法解释与指导性案例工作。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司法解释7件,最高人民法院单独出台司法解释16件,其中刑事司法解释7件,民事司法解释7件,行政司法解释3件,其他司法解释6件,发布指导性案例15个;最高人民检察院单独出台司法解释1件。这些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为法律的正确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等基础性改革全面落实。全国各级法院检察院完成法官、检察官入额遴选工作,全国法官人数从21万精简到12万、检察官人数从15.8万精简到8.6万,总体精简42.2%。深化诉讼制度改革,为推动案件繁简分流,全国18个城市281个法院检察院继续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江苏南京、河南郑州、重庆、陕西西安增设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巡回法庭。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坚持维权和惩戒并重,司法部出台律师专业水平评价体系和评定机制的试点方案,牵头建立由11个中央部门参加的律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律师违法违规行为处罚披露制度,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实施细则。
四、人权的法治保障
2017年,我国人权法治保障工作有了新突破,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和个人信息数据保护方面。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识别12.8万个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基本摸清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信息,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全国约有100个贫困县申请脱贫摘帽,全国减贫人数1000万人以上。2017年,我国注重加强个人信息数据保护,出台了相关新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信息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规划(2016-202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五、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2017年是我国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关键之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2017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知识产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关于专利审核登记方面。2017年,我国专利申请量369.8万件,同比增长6.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38.2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达168.7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达62.9万件。2017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量574.82万件,同比增长55.7%。全年商标注册审查量425.2万件,同比增长36.7%。2017年,我国著作权登记总量274.7万件,同比增长36.9%。其中,作品登记200.1万件,同比增长25.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74.5万件,同比增长82.8%。
关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方面。2017年,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达到66649件,同比增长36.3%。其中,专利纠纷案件28157件,同比增长35.0%;查处假冒专利案件38492件,同比增长37.2%。2017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办理商标监管执法案件30130件,案值36544.63万元,罚没金额47042.32万元。组织重点督查,推进软件正版化长效机制建设。2017年,国家版权局组织联合督查组对北京、河北等10个省(区、市)软件正版化工作进行重点督查;组织专项督查组对辽宁、吉林等6个省(区、市)的全部省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进行全覆盖督查。全年共检查单位389家、计算机26989台,同比分别增长35.54%、242.94%。各级政府机关全年共采购操作系统、办公和杀毒软件127.7万套,采购金额6.12亿元。
此外,2017年,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工作和国际交流工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六、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2017年,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成效显著。
(一)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开启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新时代。一是首次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纳入主要矛盾的范畴。二是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三是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四是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具体部署。
(二)中央环保督察组完成第三批、第四批的15个省份环保督察工作,受理群众信访举报7.2万余件,立案处罚1.9万件,立案侦查736件,问责1.15万人。统一对外公开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的8省(区)100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情况,问责1140人。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公开约谈或挂牌督办30个市(区、县)政府、省直部门以及部分央企,31个省(区、市)全部出台了环境保护职责分工文件、环境保护督察方案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26个省(区、市)开展省级环境保护督察。
(三)2017年,全国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23.3万件,罚没款数额115.8亿元。开展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完成清理整治排查出的490个环境问题。开展“绿盾2017”专项行动,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线索约2.1万个,关停取缔违法企业2460多家,强制拆除违法建筑设施590多万平方米,追责问责1100余人。
(四)审理一批环境资源案件。2017年,全国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民事案件161565件,审结环境资源行政案件27445件,审结环境资源刑事案件21878件。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34859人。
七、法治宣传、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
2017年,我国法治宣传工作主要集中在民法总则的学习宣传、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三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法学教育方面,“双一流”评估体系的建立对法学教育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双千计划”全面铺开,247位法律实务部门专家、227位高校教师入选2017年度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法学研究立足实际,成果丰富:深入系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的研究,立法研究与宏观地方法治研究更加深化,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法治领域研究日益活跃,法学各学科研究聚焦重点热点问题。
八、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法治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一是国际司法协助工作互动性增强,且进一步向深度合作发展。二是“一带一路”法律保障和合作明显增多。三是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参与国际立法的范围更趋扩大。四是政府间法治对话更趋于机制化,且执法和安全对话明显增强。五是对外法学交流范围不断扩大,在国家和地区上更趋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