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二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初评会顺利举行
时间:2014-08-21   来源:   责任编辑:

8月21日上午,第二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初评会在中国法学会机关多功能厅举行。初评会由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同志主持。

中国法学会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初评工作。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同志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评审专家共21人,分别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新清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长林维教授,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副校级领导时建中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谢鹏程教授,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曲三强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张生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申卫星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明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熊跃敏教授,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曹明德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冯晓青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蒋立山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李本森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刘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肖建国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蒋大兴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张绍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孙世彦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郑贤君教授。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副秘书长吕勇同志也参加了初评会。

张文显副会长代表中国法学会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李仕春教授,受张文显副会长的委托,对第二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的申报情况作了介绍:此次评选活动由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协办,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承办,于2014年4月9日正式启动,短短4个月共收到申报作品254件,其中论文205篇,专著49部;从所属研究领域来看,申报作品遍及法学专业所有的二级学科;从所属系统来看,申报人既有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也有活跃在法院、检察院等法律实践第一线的实务专家;从职务职称情况来看,申报人既有在校学生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讲师、律师、助理审判员、助理检察员,也有长年致力于国家法治实践的法学院院长、法院庭长、检察院检察长;为了进一步提高“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选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第二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审办法》已报中国法学会党组批准。

之后,评审专家对初评办法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副主任王伟国研究员宣读了《第二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初评办法(草案)》,专家们认为《办法》的内容特别是评审程序严谨可行,最后鼓掌通过了该评审办法。

为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与严肃性,初评办法要求评审专家签署公正承诺书,保证公平地对待每一件参评作品和每一位作者。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副主任吕兴焕研究员宣读了专家承诺书的内容,全体评审专家均表示认同并在承诺书上逐一签下自己的名字。

  初评环节由分组评审与集中评议两个阶段组成。分组评审环节,按照参评作品的学科属性分为11组进行,原则上每组由两名专家组成,各组作品的选题与评审专家的研究领域相对应。专家们到指定位置坐下后,立刻开始紧张的评阅工作,根据评审标准认真细致地逐一打分。在完成各自的打分之后,同组专家开始相互交换评审意见,并从作品的选题、研究方法、论证材料与过程、观点与结论、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展开充分的讨论。随着越来越多组专家进入讨论状态,评审会的现场变得非常热闹。经过长达三个小时不间隔、高强度的评审,各组专家确定了推荐入围名单。

  各组推荐名单出炉后,在李仕春主任的主持下,委员们进行了集中评议,最终确定了74件作品(其中包括论文52篇、专著22种)进入终评环节,占全部申报作品(254件)的29.13%。

  最后,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在评审结果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标志着初评会的圆满结束。近日,评奖办公室将组织终评工作。

  参加本次评审会的还有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周杨副处长、陈谦信副研究员、刘灿华助理研究员、刘金瑞助理研究员和王丽娟、付茂鲁、孙云霄、肖志威、敖婷婷、罗文佳(实习生)等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