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理学2016年CLSCI论文数据分析
时间:2017-12-13   来源:   责任编辑:

一、学科总体评价

2016年,法理学共在16种CLSCI法学期刊发表论文195篇,位于民法(285篇)、刑法(227篇)之后,排第三名。2009-2012年,法理学科均排在第二名;2013年,首次以微弱优势超越了民法学,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2014年,再次被民法学赶超,与刑法学并列第二名;2015年,不仅被民法学远远甩在了后面,更被刑法学赶超;2016年,法理学科与民法学、刑法学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发文总数比民法学少了90篇,比刑法学少了32篇。

图一: 2016年CLSCI论文各学科对比图

blob.png 

 

表一:2009-2016年法理学在CLSCI法学期刊发表论文情况统计


年份

法理学学科发文数(篇)

15种(16种)CLSCI法学期刊
  发文总数(篇)

百分比

名次

%

2009

205

1406

14.58

2

2010

198

1431

13.84

2

2011

191

1435

13.31

2

2012

211

1412

14.94

2

2013

215

1357

15.84

1

2014

218

1557

14.00

2

2015

198

1519

13.03

3

2016

195

1515

12.87

3

 

2009-2015年,法理学在三大权威期刊的发文情况,明显呈现出“大小年”现象。而2016年却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再次上升,反而出现了大幅度下滑,比2015年少了12篇,比2014年少了20篇。

表二:2009-2016年法理学在三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情况统计

年份

法理学学科发文数(篇)

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数(篇)

百分比

%

2009

22

173

12.72

2010

23

180

12.78

2011

16

172

9.3

2012

31

185

16.76

2013

14

181

7.73

2014

37

191

19.37

2015

29

187

15.51

2016

17

181

9.39

就研究内容而言,2016年法理学呈现出较以往不同的特点:

(一)研究主题较以往更加集中。2016年的195篇论文所涉及到的主题涵盖本体论、方法论、运行论、交叉研究以及比较法与法律全球化研究等五个方面,覆盖面非常广。不过,较以往而言,2016年的主题更加集中,其中运行论中的法治问题和司法问题占比最大。

1.关于法治问题的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法理学研究积极回应了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法治的需求,近年来一直将法治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特别是2016年,理论法学开始对近年来法治理论方面的成果进行总结,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成果。如,张文显教授在《法制与社会发展》连载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上中下),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方面的论述,从鲜明特征、一般理论、核心观点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李林教授在《法学研究》发表的《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创新发展》一文指出,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其理论逻辑与创新发展可总结概括为治国方略论、人民主体论、宪法权威论、良法善治论、依法治权论、保障人权论、公平正义论、法治系统论、党法关系论等“九论”。张恒山教授在《法制与社会发展》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一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的,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法学理论、当代世界一般法治理论、当代中国本土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马长山教授在《中国法学》发表的《法治中国建设的“共建共享”路径与策略》一文指出,要通过国家与社会层面的共建共享、中央与地方层面的共建共享、多元社会层面的共建共享的推进策略,来塑造双向构建、多元包容、共建共享的法治秩序,进而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公丕祥教授在《法律科学》发表的《全球秩序重构中的法治中国建设》一文指出,在全球秩序重构的历史性进程中,法治中国建设要顺应迅速变动的全球经济、政治、社会与法律环境,反映全球权力中心转移与中国重新崛起的法权要求,努力把握战略性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法治改革,持续不断地推动法治现代化进程,坚定地走出一条自主型的法治中国建设之路。江必新教授在《现代法学》发表的《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一文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坚定地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即以法治形式明确发展规划,以法治平台凝聚发展共识,以法治机制激活发展动力,以法治手段清除发展障碍,以法治方式表达发展举措,以法治原则分配发展成果,以法治程序解决经济社会纠纷。李栋教授在《法学评论》发表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国法治历史进程中的定位》一文指出,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不仅标志着法治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中国得以重启,其重要性价值得以凸显,而且法治之于中国的迫切问题已从“要不要法治”、“什么是法治”,转换为“如何实践法治”这一操作性问题。

此外,还有些学者对法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反思。如,马长山教授发表在《法学评论》的《国家“构建主义”法治的误区与出路》一文指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既有的国家“构建主义”法治建设策略日益显露出其诸多弊端和缺陷,并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和困境,严重制约着新时期国家法治建设战略的推进和实施。需要实现从国家“构建主义”向国家与社会“双向构建”的转向,从而促进共建共享的治理秩序的形成,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姚建宗教授发表在《法律科学》的《中国“法治大跃进”批判》一文指出,在法治逐渐成为无可置疑的社会主流话语的同时,从官方到民间,也慢慢地滋长出了一种可称之为“法治浮夸风”的政治社会气息,形成了可以称之为“法治大跃进”的思想与实践行动的社会现象。该文分析了中国法治大跃进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分别从思想和实践方面对其进行了批判,指出必须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抱持理性务实的态度、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克制,坚持踏实而坚定地、循序渐进地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的基本立场。

除了宏观方面的论述外,关于法治问题的研究主题,还包括:(1)区域法治问题,如,葛洪义教授发表在《法律科学》发表的《多中心时代的“地方”与法治》、眭鸿明教授在《法律科学》发表的论文《区域治理的“良法”建构》、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的刘爱龙教授和讲师张丽艳博士分别发表的《我国区域法治绩效评估体系建构运行的特征、困境和出路》《区域法治协同发展的复杂系统理论论证》。(2)法治社会,如,张鸣起副会长发表在《中国法学》的《论一体建设法治社会》。(3)法治评估,如张德淼教授在《法学评论》上发表的《法治评估的实践反思与理论建构——以中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本土化建设为进路》、周祖成教授在《法学研究》发表的《法治如何定量——我国法治评估量化方法评析》、李朝博士后在《法制与社会发展》发表的《法治评估的类型构造与中国应用——一种功能主义的视角》、张玲博士在《法律科学》发表的《第三方法治评估场域及其实践逻辑》。(4)信访法治化,如,陈柏峰教授在《中外法学》发表的《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其法治化改革》、张红教授发表在《法学》的《社会治理转型与信访法治化改革》,彭小龙副教授发表在《法学研究》的《涉诉信访治理的正当性与法治化——1978-2015年实践探索的分析》。等等。

2.关于司法问题的研究。司法问题一直是引起法理学广泛关注的问题。2016年,法理学关于司法问题的讨论内容更加丰富,很多文章都与时下正在推进的司法体制改革密切相关。这些议题主要包括:(1)关于司法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如,顾培东教授在《法学研究》发表的《当代中国司法生态及其改善》、姜峰教授在《中国法学》发表的《央地关系视角下的司法改革》、徐昕教授在《政法论坛》发表的《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15)》。(2)关于法官裁判方法的分析,如王虹霞编辑在《环球法律评论》发表的《司法裁判中法官利益衡量的展开——普通法系下的实践及其启示》、孙光宁副教授分别在《法商研究》和《法制与社会发展》发表的《指导性案例裁判要旨概括方式之反思》《反思指导性案例的援引方式》为分析对象》、讲师向力博士在《法商研究》发表的《从鲜见参照到常规参照——基于指导性案例参照情况的实证分析》、博士研究生王云清在《法制与社会发展》发表的《司法裁判中的社会科学:渊源、功能与定位》、黄金荣研究员在《环球法律评论》发表的《法院对上下位法冲突处理规则的适用及其限度》。(3)关于职业道德的探讨,如,华东政法大学王申教授的四篇文章均为法官职业道德方面的分析。(4)关于司法职权配置的分析,如,徐汉明教授在《法制与社会发展》发表的《我国司法职权配置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5)关于审判权独立行使的分析,如,周赟教授在《法学》发表的《当前审判独立不足原因之考辨——从审判独立的逻辑前提说起》、田夫助理研究员在《环球法律评论》发表的《中国独立行使审判权制度的历史考察》。(6)关于法官责任制的分析,如,崔永东教授在《现代法学》发表的《法官责任制的定位与规则》、王伦刚副教授在《法学家》发表的《从实体问责到程序之治——中国法院错案追究制运行的实证考察》。(7)关于法官分类管理、员额制改革的分析,如,张千帆教授在《比较法研究》发表的《如何设计司法——法官、律师与案件数量比较研究》、强梅梅副研究员在《法制与社会发展》发表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其破解》,王禄生副教授在《比较法研究》发表的《法院人员分类管理体制与机制转型研究》、屈向东博士在《现代法学》发表的《以案定编与法官员额的模型测算》。

(二)研究内容紧扣时代发展的脉络。除了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方面的研究紧扣时代背景以外,2016年法理学的论文还有不少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1)关于互联网法治方面的研究,如,马长山教授在《现代法学》发表的《互联网+时代“软法之治”的问题与对策》,陆宇峰副教授在 《法商研究》发表的《策略型网络法律舆论:方式、影响及超越》。(2)关于供给侧经济改革与法治的分析,如,公丕祥教授在《法学》发表的《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法治逻辑》。

(三)关于比较研究方面的论文,多以经典著作为分析的落脚点。如,冯玉军教授在《中外法学》发表的《亚当斯密法律思想述评——以法理学讲义>为中心》、徐国栋教授在《法学》发表的《帕比尼安在其中对地方论的运用——当巴布西奥遇上雷森》、讲师郑玉双博士后在《政法论坛》发表的《为犯罪化寻找道德根基——评范伯格的》、讲师马剑银博士在《清华法学》发表的《孟德斯鸠语境中的“法”及其“精神”——重读》王美舒博士研究生在《政法论坛》发表的《关于哈特“法律规则说”的再思考——读H.L.A.哈特》、李帅博士研究生在《政法论坛》发表的《权威与服从:对施密特理论的检视——读》。

二、研究队伍总体评价

表三:2016年法理学高产作者榜

名次

作者

篇数

三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

出生年份

1

喻    中

6

0

1969

2

郑玉双

5

0

1987

3

王  申

4

0

1957

3

雷 磊

4

0

1982

5

葛洪义

3

1

1960

5

马长山

3

1

1964

5

杨 力

3

1

1974

5

张文显

3

0

1951

5

徐汉明

3

0

1951

5

公丕祥

3

0

1955

5

苏 力

3

0

1955

5

舒国滢

3

0

1962

5

谢 晖

3

0

1964

5

张千帆

3

0

1964

 

2016年进入高产作者榜的法理学作者有14人,共发表论文49篇,占法理学科发文总数的25.13%。2016年,法理学科高产作者及其发文情况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第一,就作者的年龄发布情况来看,14位作者中共有5名50后,6名60后,1名70后,2名80后。50后、60后作者明显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而70后、80后虽然人数不多,发文势头却是非常强劲,共发文12篇,占全部高产作者发文总数的24.49%。第二,法理学高产作者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数较往年明显下降,14位高产作者仅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3篇。

1.喻中教授以6篇的成绩夺得2016年法理学高产作者榜榜首。喻中教授的经历可以用“东南西北”四个字来形容: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山东大学法学博士,曾任四川大学教授,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喻中教授2010年进入16种CLSCI作者榜,发文1篇;2011年,发文3篇,其中1篇发表在三大权威期刊;2013年,发文2篇;2016年,发文6篇。就研究内容而言,喻中教授的文章侧重于从历史的角度切入,其中清末民初相关法治思想的研究比较多,如,2011年发表在《中国法学》的《辛亥革命与梁启超单一制国家结构思想的形成》,2016年在《法商研究》发表的《论梁启超对权利义务理论的贡献》、在《政法论坛》发表的《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法学的兴起》、在《比较法研究》发表的《讲法治的法理学家:胡适对先秦法家的理解》。

表四:2009-2016年喻中教授发文情况统计

年份

发文总数

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数

期刊名称

期数

文章标题

2009

0

0

——

——

——

2010

1

0

比较法研究

5

贞节牌坊背后的制度信息

2011

3

1

中国法学

4

辛亥革命与梁启超单一制国家结构思想的形成

法商研究

3

论“治-综治”取向的中国法治模式

比较法研究

4

乡村丧礼的逻辑

2013

2

——

法律科学

5

法的现代性:一个虚构的理论神话

中外法学

5

论“特别法理优于一般法理”

2016

6

——

法商研究

1

论梁启超对权利义务理论的贡献

现代法学

2

在比较法学的表象背后

法律科学

3

依法治国的文化解释

法学评论

3

法家三期论

政法论坛

4

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法学的兴起

比较法研究

5

讲法治的法理学家:胡适对先秦法家的理解

2.讲师郑玉双博士后以5篇的成绩夺得2016年法理学高产作者榜榜眼之位。郑玉双博士后出生于1987年,系中国政法大学培养的优秀学生, 2013年进入16种CLSCI作者榜,以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发文1篇;2014、2015年均未发文;2016年,以中央财经大学师资博士后、讲师的身份发文5篇,独自支撑起中央财经大学法理学科。郑玉双博士后在16种CLSCI上发表的6篇文章均围绕良法善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展开,研究内容与其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主题息息相关。期望在井喷式爆发后,郑玉双博士后能够再接再厉,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发文势头。

表五:2009-2016年郑玉双博士后发文情况统计

年份

发文总数

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数

期刊名称

期数

文章标题

2013

1

——

法制与社会发展

1  

法律道德主义的立场与辩护

2016

5

——

政法论坛

2

为犯罪化寻找道德根基——评范伯格的《刑法的道德界限》

环球法律评论

3

实现共同善的良法善治:工具主义法治观新探

法制与社会发展

3

自我损害行为的惩罚——基于法律家长主义的辩护与实践

比较法研究

5

犯罪的本质与刑罚的证成:基于共同善的重构

法学

10

道德争议的治理难题——以法律道德主义为中心

3. 王申教授和雷磊副教授以4篇成绩取得并列第三名的好成绩。王申教授2009年进入法理学16种CLSCI期刊作者榜,发文1篇,之后除了2014年、2015年以外,年年都有进账,2016年取得了历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具体发文情况详见下表)。从发文情况来看,王申教授的发文有两个特点:一是文章主要发表在《法学》上,2009-2016年发表的10篇文章中有6篇发表在《法学》。这应该与其1995年进入《法学》月刊编辑部工作密不可分。二是研究内容集中于对司法问题,确切地说是围绕法官职业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具体研究主题涉及法官思维、法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法官角色定位、法官职业道德等内容。

表六:2009-2016年王申教授发文情况统计

年份

发文总数

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数

期刊名称

期数

文章标题

2009

1

——

法学

12

法官思维的理性依托于司法审判之既有理念

2010

1

——

法学

6

司法行政化管理与法官独立审判

2011

1

——

法学

11

法官借助习性空间展现其角色定位

2012

2

——

法学

11

科层行政化管理下的司法独立

法律科学

6

法官的理性认知与司法前见

2013

1

——

法学

8

从“法官集体嫖娼事件”看司法伦理规范建设的重要性

2014

——

——

——

——

——

2015

——

——

——

——

——

2016

4

——

法商研究

2

提升法官道德素质的立场与方法

法律科学

4

法官职业的道德义务和美德

政治与法律

7

法官道德须满足司法伦理的客观需要

法学

10

司法职业与法官德性伦理的建构

作为一名彻头彻尾的“法大人”——法大的本科、法大的硕士、法大的博士、法大的教师,雷磊副教授2016年继续发力,以4篇的好成绩位列法理学高产作者榜第3名。从发文情况来看,除2011年以外,雷磊副教授基本上年年都有进账,特别是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荣登高产作者榜。这种发文力度对于80后作者来说,实属不易。2016年,雷磊副教授翻译出版了乌尔里希克卢格的《法律逻辑》一书。2016年,其发表的4篇文章均与法律逻辑相关。可见,雷磊副教授在进行翻译的同时,还对法律逻辑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此种研究方法也值得青年学者借鉴。

表七:2009-2016年雷磊副教授发文情况统计

年份

发文总数

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数

期刊名称

期数

文章标题

2009

1

1

法学研究

4

法律推理基本形式的结构分析

2010

1

0

环球法律评论

6

再论法律解释的目标

2011

0

0

——

——

——

2012

2

0

法制与社会发展

2

原则理论与法概念争议

法学家

2

融贯性与法律体系的建构——兼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融贯化

2013

1

1

法学研究

1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2014

4

0

法律科学

2

法律论证中的权威与正确性——兼论我国指导性案例的效力

法商研究

2

德国的调解观念及其启示

中外法学

2

法律程序为什么重要?反思现代社会中程序与法治的关系

法制与社会发展

3

法律权利的逻辑分析:结构与类型

2015

5

2

中国法学

1

指导性案例法源地位再反思

法学研究

5

适于法治的法律体系模式

法制与社会发展

1

再访拉德布鲁赫公式

中外法学

1

法教义学的基本立场

法学家

4

法律方法、法的安定性与法治

2016

4

——

政法论坛

1

什么是法律逻辑——乌尔里希·克卢格《法律逻辑》介评

法制与社会发展

2

走出“约根森困境”?——法律规范的逻辑推断难题及其可能出路

中外法学

5

为涵摄模式辩护

法律科学

6

法律规范冲突的逻辑性质

4.排在第5名的10位作者均为已经成名成家的法理学者,他们各有千秋。第一,就年龄结构而言,这10位作者中,50后作者4位,60后作者5位,70后作者1位。70后作者的人数偏少,80后作者缺位。第二,就研究内容而言,10位作者基本上延续了他们以往的

研究风格。张文显教授、公丕祥教授、马长山教授侧重于法治宏观问题的研究,体现了他们作为法学大家对法治中国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深入思考和把握;苏力教授则从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切入,展开研究;张千帆教授、谢晖教授的研究内容比较分散、跨度比较大,前者论文主题主要涉及司法问题、法学汉译、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后者的论文主题主要涉及民间法、人权问题、法律方法等方面;葛洪义教授针对法律职业、“地方法制”、“地方”与法治等问题展开深入分析;舒国滢教授一如既往地偏爱西方法律思想史、特别是西方法学流派的研究;徐汉明教授更加偏重司法制度方面的研究;作为2016年法理学高产作者榜单中唯一一位70后,杨力教授的研究与其所处地域—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紧密关联,论文主题涉及商业反腐、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学教育等方面。

三、法学院排行分析

2016年法理学学科195篇CLSCI论文,共来自69家单位。其中排在前十位的单位,共有12家。这12家单位共发表论文104篇,占法理学科论文数的53.33%;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5篇,占法理学科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数的29.41%。

表八:2016年法理学科排名前十的单位名单

名次

科研单位

总篇数

他发数

作者

期刊名称

期数

文章标题

1

华东政法大学

19

17

刘风景

中国法学

3

司法解释权限的界定与行使

马长山

中国法学

6

法治中国建设的“共建共享”路径与策略

刘风景

法学

2

立法释义学的旨趣与构建

王  申

法商研究

2

提升法官道德素质的立场与方法

马金芳

政法论坛

3

通过私益的公益保护——以公益慈善立法中的公益定位为视角

杨知文

法制与社会发展

3

后果取向法律解释的运用及其方法

陈金钊

法商研究

3

实施法治中国战略的意蕴

崔永东

现代法学

3

法官责任制的定位与规则

宋保振

法律科学

3

法律解释方法的融贯运作及其规则——以最高院“指导案例32号”为切入点

马长山

法学评论

4

国家“构建主义”法治的误区与出路

王  申

法律科学

4

法官职业的道德义务和美德

马长山

现代法学

5

互联网+时代“软法之治”的问题与对策

陈金钊

清华法学

5

多元规范的思维统合——对法律至上原则的恪守

潘  驰

政法论坛

5

竞渡“好望角”的法学家——读罗斯科·庞德的《法律与道德》

陆宇峰

法商研究

5

策略型网络法律舆论:方式、影响及超越

沈宏彬

法制与社会发展

5

成规、 规划与法律的规范性

王  申

政治与法律

7

法官道德须满足司法伦理的客观需要

马金芳

法商研究

6

我国社会组织立法的困境与出路

王  申

法学

10

司法职业与法官德性伦理的建构

2

中国政法大学

14

10

舒国滢

清华法学

1

德国1814年法典编纂论战与历史法学派的形成

舒国滢

中外法学

1

19世纪德国“学说汇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欧陆近代法学知识谱系的考察

雷  磊

政法论坛

1

什么是法律逻辑——乌尔里希·克卢格《法律逻辑》介评

舒国滢

比较法研究

2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普赫塔的法学建构:理论与方法

雷  磊

法制与社会发展

2

走出“约根森困境”?——法律规范的逻辑推断难题及其可能出路

郑永流

清华法学

2

“中国问题”及其法学辨析

林  林

比较法研究

3

从比较视角看女性主义法学的出路

刘  星

法学家

3

契约司法:一种可能的基层审判制度塑造

陈景辉

法制与社会发展

4

忠诚于法律的职业伦理——破解法律人道德困境的基本方案

朱明哲

中外法学

5

面对民族主义的自然法学——两战之间法国自然法学的衰落

雷  磊

中外法学

5

为涵摄模式辩护

李柏杨

环球法律评论

5

情感,不再无处安放——法律与情感研究发展综述

柳经纬

政法论坛

6

标准与法律的融合

雷  磊

法律科学

6

法律规范冲突的逻辑性质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3

11

徐汉明

法学评论

1

论法治建设指标体系的特性与功能

李  栋

法学评论

1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在中国法治历史进程中的定位

张德淼

法学评论

1

法治评估的实践反思与理论建构——以中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本土化建设为进路

徐汉明

法制与社会发展

3

我国司法职权配置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王虹霞

环球法律评论

3

司法裁判中法官利益衡量的展开——普通法系下的实践及其启示

黎晓露

法商研究

3

论我国法官的角色定位

陈柏峰

法商研究

4

法律经验研究的机制分析方法

杨  洪

法学

4

司法论证的逻辑结构与可能——以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为例

徐汉明

现代法学

5

司法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述评

陈柏峰

中外法学

5

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其法治化改革

黄    勇

法学评论

6

“人力资本产权化”的社会期待与法理分析

张  红

法学

9

社会治理转型与信访法治化改革

王  博

法学

11

权利冲突化解路径的经济法律分析——兼与苏力等教授商榷

4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10

10

方  乐

法学

3

审委会改革的现实基础、动力机制和程序建构——从“四五改革纲要”切入

公丕祥

法律科学

5

全球秩序重构进程中的法治中国建设

公丕祥

法学

7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法治逻辑

公丕祥

法制与社会发展

4

国家与区域:晚清司法改革的路线图

季金华

法律科学

2

论法律对思想的影响

刘克毅

法律科学

5

法律解释抑或司法造法?——论案例指导制度的法律定位

刘  涛

法学家

5

法教义学危机?——系统理论的解读

庞  正

法律科学

1

法律秩序的社会之维

眭鸿明

法律科学

5

区域治理的“良法”建构

郑  智

法学

5

中国法律信仰的认知困境及其超越

5

山东大学法学院(及威海分校)

8

8

姜  峰

中国法学

4

央地关系视角下的司法改革:动力与挑战

陈  坤

法制与社会发展

1

“开放结构”与法律的客观性

郑智航

法学研究

1

乡村司法与国家治理——以乡村微观权力的整合为线索

郑智航

比较法研究

3

比较法中功能主义进路的历史演进——一种学术史的考察

孙光宁

法商研究

4

指导性案例裁判要旨概括方式之反思

孙光宁

法制与社会发展

4

反思指导性案例的援引方式 ——以《〈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为分析对象

陈  坤

法学研究

5

所指确定与法律解释——一种适用于一般法律词项的指称理论

向  力

法商研究

5

从鲜见参照到常规参照——基于指导性案例参照情况的实证分析

6

北京大学法学院

7

7

侯   猛

法学研究

6

当代中国政法体制的形成及意义

苏  力

法学家

1

大国及其疆域的政制构成

张千帆

比较法研究

1

如何设计司法?法官、律师与案件数量比较研究

苏  力

法制与社会发展

2

齐家:父慈子孝与长幼有序

苏  力

政法论坛

4

齐家:男女有别

张千帆

法学评论

5

法学汉译的原则与变通

张千帆

政法论坛

5

高考压力从哪里来?——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制度根源及其改革方案

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7

7

喻  中

法商研究

1

论梁启超对权利义务理论的贡献

喻  中

现代法学

2

在比较法学的表象背后

屈向东

现代法学

3

以案定编与法官员额的模型测算

喻  中

法律科学

3

依法治国的文化解释

喻  中

法学评论

3

法家三期论

喻  中

政法论坛

4

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法学的兴起

喻  中

比较法研究

5

讲法治的法理学家:胡适对先秦法家的理解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6

6

张  龑

清华法学

1

何为我们看重的生活意义——家作为法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张  龑

中外法学

2

软法与常态化的国家治理

王美舒

政法论坛

3

关于哈特“法律规则说”的再思考——读H.L.A.哈特《法律的概念》

冯玉军

中外法学

5

亚当·斯密法律思想述评——以《法理学讲义》为中心

李  帅

政法论坛

5

权威与服从:对施密特理论的检视——读《论法学思维的三种模式》

彭小龙

法学研究

5

涉诉信访治理的正当性与法治化——1978-2015年实践探索的分析

9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5

5

郑玉双

政法论坛

2

为犯罪化寻找道德根基——评范伯格的《刑法的道德界限》

郑玉双

环球法律评论

3

实现共同善的良法善治:工具主义法治观新探

郑玉双

法制与社会发展

3

自我损害行为的惩罚——基于法律家长主义的辩护与实践

郑玉双

比较法研究

5

犯罪的本质与刑罚的证成:基于共同善的重构

郑玉双

法学

10

道德争议的治理难题——以法律道德主义为中心

9

厦门大学法学院

5

5

王云清

法制与社会发展

6

司法裁判中的社会科学:渊源、功能与定位

黄金兰

法律科学

2

我国法律信任缺失的原因——历史、文化视角的解释

黄金兰

现代法学

3

家族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秩序功能

徐国栋

法学

3

帕比尼安在其《问题集》中对地方论的运用——当巴布西奥遇上雷森

周  赟

法学

1

当前审判独立不足原因之考辨——从审判独立的逻辑前提说起

9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5

5

唐清利

中国社会科学

11

公权与私权共治的法律机制

王伦刚

法学家

2

从实体问责到程序之治——中国法院错案追究制运行的实证考察

吴元元

法律科学

2

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声誉异化及其法律规制

吴元元

现代法学

4

食品安全共治中的信任断裂与制度因应

戴治勇

法制与社会发展

5

多任务司法裁判与相机控制权分配

9

吉林大学法学院

5

4

钱大军

法律科学

1

繁华与无序:法律体系建构的中国模式之检讨

朱  振

法制与社会发展

1

什么是分析法学的概念分析?

侯学宾

法商研究

3

司法批复衰落的制度竞争逻辑

姚建宗

法律科学

4

中国“法治大跃进”批判

朱  振

法商研究

6

妊娠女性的生育权及其行使的限度——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9条为主线的分析

 

1.自2011年进入“前十”队伍之后,华东政法大学的成绩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2016年更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连续两年获得第2名之后,以19篇的好成绩夺得冠军。(1)2016年14位高产作者中,有两位来自于华东政法大学,王申教授、马长山教授分别取得并列第3名和并列第5名的好成绩,且马长山教授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1篇,是3位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的高产作者之一。此外,刘风景教授、陈金钊教授、马金芳教授分别为华东政法大学贡献了2篇文章。从年龄结构上来看,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华东政法大学形成了梯队比较合理的研究队伍,既有马长山教授、陈金钊教授、刘风景教授、崔永东教授等一批知名法学家,又有马金芳教授等一批中年骨干,更有陆宇峰副教授、杨知文讲师等青年才俊。(2)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2篇,也是2016年法理学科唯一一家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2篇的单位。(3)从研究内容上来看,19篇文章中既有法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如法律解释、法律至上原则、法律与道德等,更有大量密切联系法治建设实践需要的研究,如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意蕴、路径和策略,法官责任制的定位与规则、社会组织立法等。

表九:2009-2016年华东政法大学发文情况统计

年份

总篇数

他发数

名次

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数

2009

3

2

——

——

2010

2

0

——

——

2011

5

3

10

——

2012

7

5

8

2

2013

8

6

5

——

2014

18

12

2

1

2015

14

11

2

3

2016

19

17

1

2

2.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连续七年蝉联冠军的记录被打破,以5篇之差惜败华东政法大学。(1)从发文数量上来看,2009-2016年法大法理学学科的成绩基本上比较稳定,每年都是两位数的进账。虽然自发数一直比较高,但总体来讲,成绩是值得肯定的。(2)就人才结构而言,法大法理学的人才结构比较合理,各年龄段都有表现突出的作者,舒国滢教授、郑永流教授、刘星教授、陈景辉副教授、雷磊副教授个人成绩突出。(3)就研究内容而言,法大法理学呈现出与华东政法大学截然不同的风格,更加侧重纯理论方面的探讨。

表十:2009-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发文情况统计

年份

总篇数

他发数

名次

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数

2009

16

11

1

2

2010

16

12

1

1

2011

16

12

1

1

2012

14

11

1

2

2013

17

13

1

3

2014

21

15

1

——

2015

16

12

1

3

2016

14

10

2

——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13篇的成绩取得第3名的好成绩。(1)2016年对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来说,其法理学科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发文数首次达到了两位数,首次进入前三名。(2)2009-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7篇,而同一时期,华东政法大学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8篇,法大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12篇。虽然从绝对数量上来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落后于其他两所学校,但是从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数占16种CLSCI期刊发文总数的比例来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比例要更高。(3)就研究内容而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理学科更加侧重对法治实践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法理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表十一:2009-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文情况统计

年份

总篇数

他发数

在三大权威期刊发文数

2009

4

3

——

2010

5

4

1

2011

5

3

1

2012

3

3

1

2013

6

6

2

2014

8

6

2

2015

5

5

——

2016

13

11

——

4.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以10篇的成绩位列第4名。(1)从发文情况来看,经历了2012-2014年连续三年的发文低谷期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法理学科发文数逐年上升,2016年发文数首次达到两位数。(2)就人才结构而言,2016年,50后、60后、80后各年龄段均有发文。(3)就研究内容而言,对区域法治问题的研究成为该校法理学科的一个鲜明特色。

表十二:2009-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发文情况统计

年份

总篇数

他发数

名次

2009

8

8

6

2010

7

7

6

2011

7

7

6

2012

6

6

——

2013

6

6

——

2014

3

3

——

2015

6

7


2016

10

10

4

5.山东大学法学院以8篇的成绩位列第5名。(1)就发文数量而言,2016年与2015年持平,均发文8篇,不过名次较2015年的第6名有所提升。2009年以来,山东大学法学院法理学科稳打稳扎,逐渐在排行榜上站稳了脚跟。截止2017年8月,山东大学法学院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从济南洪家楼校区到青岛校区的整体搬迁。期待换了新装的山大法学院接下来能有更好的表现。(2)2016年,山大法理学的80后作者表现突出。8篇文章中,7篇出自80后作者之手,只有1篇是70后作者贡献。(3)就研究内容而言,山大法理学不再拘泥于法学方法论的研究,而是扩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2016年对案例指导制度的研究比较集中。

6.北京大学法学院、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以7篇的成绩并列第6名。2009年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排名上下沉浮,呈现倒写的W型(具体参见下图)。2016年较2015年相比,发文数有不小幅度的下降,排名也从2015年的第3名跌至第6名。2016年北大法理学科的7篇文章主要由50后、60后贡献,苏力教授和张千帆教授各发文3篇,剩下的1篇由70后的侯猛教授贡献。

图二:2009-201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排名情况变化

blob.png 


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是2016年法理学科的一匹黑马,以7篇的成绩从名不见经传冲进法理学科前十名。2009-2015年,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在16种CLSCI核心期刊发文4篇,其中2009年发文1篇,2012年发文1篇,2013年发文2篇。2016年发文数超过了以往七年的总和。

7.中国人民大学以6篇的成绩位列第8名。人大法学院这几年一直徘徊在前十的边缘,2014年、2015年均排在第7名,2016年成绩又有所下降。与2015年的情况类似,2016年人大法学院的成绩主要依赖于年轻学者的贡献,两位70后、三位80后贡献了6篇文章。其中,王美舒、李帅是该校的博士研究生。

8.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以5篇的成绩并列第9名。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取得了2009年以来的最好成绩,系首次进入法理学科前十。与另外三所院校呈现蒸蒸日上局面不同的是,吉林大学的发文趋势处于不断下滑的状态。2016年文章数只有5篇,较2015年少了一半。

表十三:2009-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发文情况统计

年份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厦门大学法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

2009

2

——

——

15

2010

——

3

1

13

2011

——

4

——

11

2012

——

4

——

12

2013

——

5

1

8

2014

——

4

2

15

2015

——

1

1

10

2016

5

5

5

5